軽自動車 Keijidousha

軽自動車 Keijidousha

什麼是軽自動車Keijidousha呢?

K-Car來自日文拼音Keijidousha,簡稱為K-Car。

日本政府針對K-Car的尺寸與動力規格有所規定,K-Car車身長、寬、高限制分別為3,400 mm (3.40 m)、1,480 mm (1.48 m)、2,000 mm (2.00 m)以下,引擎排氣量 660cc 以下、最大馬力不超過 64 匹,貨物積載量 350kg或以下、乘員 4 名或以下,個人車牌為黃牌黑字,商業為黑牌黃字。K-Car最大優勢就是體積小、方便泊車。

圖/各年代的K-Car尺寸與動力規格。

為什麼K-Car在日本這麼普遍?

這是因為二戰後百廢待舉,重建中的日本需要各種交通工具,但當時相當缺乏石油,於是日本車廠大量製造省油的小型汽車,這也是K-Car的由來。

K-Car重點是便宜、省油、停車方便,且不需要有車位就能出牌 (日本規定如果要買車的話,一定要有一個車位。),加上低稅金優勢,K-Car依舊受到日本大眾喜愛,因此日本街道四處可見K-Car。

K-Car有什麼特色跟優點?

我們再把K-Car優點整理一次:價格便宜,一輛頂多250萬円,就能擁有一輛遮風避雨的小車,而且低cc數排氣量又慳油、空間使用率大、體積小好泊車,雖然安全層級不能與大車相比,但像是ABS、SRS、ESP…等普遍安全配備一應俱全,對文青、代步或買餸車來說,不太在意動力性能,花點小錢就能以四輪代步。

 

為何香港K-Car不盛行?

首先,最重要的就是成本考量,K-Car在日本一輛賣8-15萬港幣,聽起來好像很便宜,但換到香港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簡單講,香港首次登記稅加車價,一輛都要18~25萬了 (水貨計算在內。),價格都快與普通房車相當,簡單講就似是性價比低。

此外,香港消費者普遍存在「揸大車先有氣派先舒服先唔會比人恰先安全」的印象,如果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,你會選K-Car還是房車?(小編:K-Car!!)

加上,泊車位、牌費、保險也與1,500cc房車費用一樣,對一般消費者來說,既然都要買車,當然是會想買大一點的車。(會這樣想的車主都會買7人車。)

除非引進的K-Car價格便宜,例如價格都壓在 18 萬以下、牌費、稅項有優惠,否則根本沒有誘因。

其實二十多年前,香港就有一股K-Car熱潮,Move、Wagon R、Gino 等,N組喉隨街可見。

但是好景不常,很多車也是改壞的,更換大Turbo、又沒有強化引擎組件,車老了也難逃避時代的淘汰。

近幾年電動車的入侵,也影響了全球的供應鏈。

還好,Suzuki 引進Hustler 車款後這些現象有一些變化,成為香港市面上行貨K-Car唯一"選擇"。(水貨未計算在內。)

總結:香港適合K-Car嗎?

最後總結一下,香港適合K-Car小車嗎?

香港其實非常適合K-Car,車速不快、道路不闊、停車位小又少,種種因素加上根本是為K-Car而設。奈何政策優惠偏向假環保電動車,為各大中國車廠開路,但其動力過大、車輛尺寸大,重量重、與香港環境都不相配合,種種只會加重香港道路的負擔而已。

*電動車 優惠:免首次登記稅 (或部份)、牌費非常低 (只是三份一或更低),看來政策根本無想過要改善道路現況亦不公平,電動車普遍車重比較多三份一,令路面損耗增加,牌費居然是比較便宜。

Back to blog